董进霞
北大妇女儿童体育
研究中心主任
“快乐运动”从孕期家长到孩子再到亲子,针对的主体范围很全面,分为四个栏目。“运动与早教”包括孕期家长的锻炼与产后恢复,以及婴儿动作发展和亲子互动的内容。立方核运动”是指通过运动促进孩子身心灵全面协调地发展, 通过一系列游戏设计体验让孩子参与到其中。“运动特长养成”主要介绍各种常见体育项目的特点与普及,以及如何激发和保持孩子的运动兴趣。“安全运动常识”主要是对运动知识的普及,为安全锻炼提供理论支持。
钟秉枢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
王凯珍
亚洲幼儿体育学会副主席
尹军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
郝晓岑
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教授
陈雁飞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
何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儿童研究院副院长
罗冬梅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室主任
高捷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卢秀栋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彭庆文
怀化学院体育学院院长
赵月
体育教育硕士
吴希林
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副教授
王欢
人体运动科学博士,教授
姜桂萍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
任园春
北师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师
张锐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
赫忠慧
北京大学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钱俊伟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
王东敏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书记、副教授
程洪
北京市东城区安外三条小学校长
梁妍
中华女子学院体育部讲师
辛利
广州体育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莹
浙师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
黄贵
南通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方华
成都市双流区棠外实验幼儿园园长
骆萍
武汉市实验幼儿园教科室主任
门晓坤
北大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助理
学龄前儿童不需要参加有组织的运动,而应通过无组织的“自由玩耍”来进行身体锻炼和保持健康,此时的运动主要是强调兴趣而不是竞赛。到6岁左右,大部分儿童就可以开始准备参加有组织的运动队了,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具有遵从教导的能力,并初步具有团队的意识。
最近国际卫生组织首次发布了针对这一年龄群体具体的身体活动推荐标准。这是继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发布分年龄的全球身体活动指南(5-17岁,18-64,65岁及以上)后,首次对5岁以下婴幼儿提出身体活动指南。
游戏有多种类型,语言游戏、数字游戏、角色游戏等等。运动游戏是众多游戏中的一种,且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多种技能学习的、非常独特的一种游戏。 因为幼儿在运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发展基本的动作技能,还可满足其好奇心,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会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提高孩子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持续性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一些重视体育运动的家长,更希望能让孩子参与一些“有意义”的体育锻炼,实现自己的期望和目的。而现实中往往会是我们越想教孩子些什么东西,孩子就越抗拒!
最近总有妈妈向我咨询从哪些方面促进幼儿的身体活动。咨询的妈妈们多了,我便发现这些咨询的妈妈们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都是为“老二”咨询;二是这些妈妈们大多是教育工作者,有的本身就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他们虽然有促进幼儿生长、培养幼儿体质的意识,但是并不很清晰幼儿身体活动的方
在参加任何运动之前,一定要让医生对孩子进行全面的体检。许多有组织的体育运动队在孩子入队之前都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其目的不是为了阻止孩子参加运动,而是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和更安全地参加运动。
运动伤害的主要类型是扭伤(对韧带的伤害)和拉伤(对肌肉的伤害)。许多伤害是由于过度使用引起的。所谓过度使用就是指一个儿童过分运动,例如:一局投球太多,使身体某些部位受到伤害,在此主要指的是对肌腱、关节、骨头、肌肉的损伤。
不少孩子平时读书写字的坐姿可谓什么样都有,弯腰曲背,半坐半躺。坐姿正确,做扩胸运动能有效预防驼背。
5岁女孩与同龄小伙伴在小区游乐场玩耍,不慎右手拇指被另一小孩踩到。哭闹,想必是避免不了的。一番劝说之后,女孩虽然停止了哭闹,却再也不愿意和小伙伴继续玩耍。爸爸一看,孩子的右手大拇指稍微肿了一点,于是带着孩子来到钢大夫诊所。
决定是否让幼儿攀爬,首先要从幼儿自身情况及个性特点出发。如果幼儿本身胆小,不喜欢挑战、冒险,作为成人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并在一旁陪伴保护;如果幼儿本身胆子大,喜欢有挑战性的事物,这本就是一件好事情。